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团学工作 >> 正文

行见鹭岛:走进乡村振兴的学习之旅

发布部门:jyms [发布时间]:2025-10-25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作出示范。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进程。

10月18日,教育民生学院分团委组织学院各民族学生参与了由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中共厦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的“行见鹭岛”学习体验活动。同学们深入乡村,通过实地考察、市场调研、采访采风等方式,真切感受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在交流座谈环节,大家共同探寻乡村振兴的路径,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贡献智慧与力量。

首先,同学们来到了厦门市规模最大的龙果产业基地。大宅村凭借500亩火龙果连片种植基地的产业优势,创新推行“四共一专”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多方力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两岸产业共建。这不仅实现了火龙果产业的专业化发展,还构建了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其荣获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可谓实至名归。

同学们走进这片“火红的产业”基地,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不仅要立足本地特色,还需发挥组织优势,如此方能行稳致远。大宅社区将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以创新思维激发内生动力,为我们展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之路。

紧接着,同学们前往了厦门海拔最高、最为偏远的山村之一——军营村。漫山遍野的茶园,清澈见底的溪水,让同学们不禁发出感叹:“绿水青山真美啊!”

走访完军营村,同学们来到了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该馆以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访贫问苦、指导脱贫的事迹为核心,结合厦门特区的发展历程,不仅成为了党员干部主题教育的重要基地,更凭借12万人次的接待量彰显出强大的思想感召力与教育价值。

昔日的荒山野岭与如今的满目翠绿形成了鲜明对比,此次参观令人难以忘怀。

最后,同学们踏入了厦门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白交祠村。白交祠村能够从贫困山村成功蜕变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关键在于践行了“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科学发展理念。该村依托高山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茶园和地瓜特色产业,还将乡村旅游与红色教育巧妙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的道路。

托育25B陈莹凤表示:“参观厦门大宅村、军营村和白交祠,让我们切实领略到乡村振兴的斐然成果。从产业基地到高山村寨,我们真切感受到城市发展的蓬勃活力与无限潜力。这不仅让我们深深厚植家国情怀,更激发了我们投身特区建设的热忱与决心。”

康养25B的伊丽姆努尔·阿巴拜科日表示:“乡村振兴使土坡变为良田,让笑容愈发灿烂。身为少数民族青年,我愿将所学带回故乡,让希望在田野上开花结果。”

学前24B热孜宛古丽表示:“走进军营村,我才真正领悟了‘乡村振兴’这四个字的内涵。往昔破旧的房屋如今已成为吸引游人驻足的民宿,田间地头矗立起了用于科技种植的火龙果大棚,家乡的特色好物顺着新修的道路走出深山。这哪里是课本里抽象的概念,分明是一群人凭借实干拼搏出的崭新天地,让人看了内心倍感温暖与明亮。军营村之行彻底改变了我对乡村的固有认知:废弃的房舍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民宿,传统的农田升级为科技农业基地,土特产搭乘乡村振兴的东风远销各地。课本上的‘乡村发展’瞬间有了具体的模样,原来每一寸土地的华丽蜕变,都蕴含着无数人默默耕耘的辛勤身影。”

本次“行见鹭岛”学习体验活动,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线路开展,使同学们深入了解基层发展的智慧,更真切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伟力。作为新时代青年,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敢为人先。更为关键的是,要把个人的理想价值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之中,方能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