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合作协同育人,师生携手共同成长
——学前教育专业“校—园”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一)
我系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校-园”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幼儿园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校—园”共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形成为核心,“校—园”共同培养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指标,“校—园”共同评价人才质量。以“围绕实践 教知识”为价值取向、“双主体(学校教师、幼儿园教师)”“双环境(学校、幼儿园)”育人以及“三阶段交叉”(专业认识、基本技能和素质培养—保教见习与教学法实习—顶岗实习)为模式培养人才。
青年教师周莉与我系实习实训基地、“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厦门市第一幼儿园的戚晓琼老师开展合作,共同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在“请进来”的同时,“走出去”,把课堂搬到幼儿园的现场。10月31日上午,周莉与学前教育专业带头人林雪卿教授、系教研室主任黄珠红一起带领2013级131名学生走进“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厦门市第一幼儿园戚晓琼老师的课堂。学生们带着课程知识和心中疑问参观了戚晓琼老师任教中四班的教室、幼儿园功能室及户外场地。学生在获得感性经验的基础后,马上听取了戚老师围绕课程主题“来来往往”设计班级环境的讲座,讲座以生动的实践案例教学开始,谈到了“主题环境”的来源和教育的目的以及班级每一处环境和每一个玩教具的设计意图、操作方式、实施进程、后期预设及所要达到的中长期教育目标,讲座进程中充满了笑声和掌声,参观和讲座后,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受益匪浅。
这种学习方式能直接破解学生心中疑问,拓宽学习思路,使学生更加明确课程在实践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能够使任课教师熟悉幼儿园一线情况,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的教学。
同时,这也是我系在探索中的青年教师培养的新形式,即由本系指导教师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和授课课程,有针对性地选取优质幼儿园的一线名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互相开展教学观摩、课程融合、课程评价等教学活动,与幼儿园共同打造教学团队,从而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